达勒自知已经没有退路可走,只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攻打凉州上。这是他绝地反击的唯一机会。
唯一的问题在于大齐是绝对不会允许达勒把这个机会变为现实的。
更关键的是靖宁侯府认定七皇子之死是达勒在背后搞鬼,不论达勒是否承认,这个罪名他是背定了。
为了让那些原先追随七皇子的各方势力继续支持七皇子府的皇孙,七皇子府以及靖宁候府必须在为七皇子报仇一事上做足功夫,与此同时也借机展示他们强势的实力,威慑四方。
因此,靖宁候府在朝廷还未确定是否要派兵增援凉州时,就已经调动了他们在大齐西北经营数十年的兵力开赴姑射城。
靖宁候府并未隐瞒他们擅自调动兵马的动作,所以很快就招致了大齐朝堂之上文武官员的口诛笔伐。
但靖宁侯府却坚持他们这样做既是为了为七皇子报仇、扬大齐国威,也是为了增强凉州的防卫能力,将北漠人的铁蹄挡在大齐疆土之外。
靖宁候府先斩后奏的行为大大触犯了那些对武将无比警惕的文官的禁忌。不论靖宁候府如何辩解,他们都死咬着靖宁侯府不放,甚至将这件事上升到了靖宁侯府意欲谋反的高度。
不过,这些文官的声音没过多久就消失了。并非靖宁侯府采取了什么极端行动。而是称病不朝的韩相爷亲自出面把那些文官的声音给压了下去。
不论新京朝堂上如何风云变幻,凉州姑射城的的确确迎来了一批援兵,这是真正的及时雨。
而这对达勒而言却是不折不扣的坏消息。当凉州边军的士气被靖宁侯府一系的将领以给大齐皇子复仇的名义鼓舞起来后,达勒的处境就更加艰难了。
姑射城久攻不下,达勒面临的压力一日大过一日。各种谣言开始开始在军中盛传。而且越传越离谱,传到最后甚至有人说摄政王达勒已经在联系他大齐为质时结识的高官,想要带着十数万北漠精锐归降大齐。
只能说风水轮流转,达勒前脚命人散步谣言打击大齐凉州守军的气势,后脚就因为战事不利引起的离谱流言而遭到反噬。
流言如刀,一刀接着一刀地砍削达勒大军的士气。
北漠王庭内,一些看不惯达勒行事作风的北漠贵族甚至公开嘲讽达勒,赌他撑不了多久就会灰溜溜地撤军回朝。
北漠上下,还有大齐北境诸州内,有不少人都跟这个北漠贵族持有相同的看法。
他们都觉得达勒一步错,步步错,因缘际会之下,走到如今这个地步,靠他自己已经无力回天。
凉州守军中,一些对局势判断得比较乐观的将领甚至在私下里都开始设宴庆祝了。
可惜世事难料,新的反转很快就又来了。
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姑射城北漠和大齐的攻防战吸引的时候,位于凉州最西,也是大齐疆域最西边的陇西郡突然传出了紧急军情。
陇西郡与大齐的另一个宿敌西戎接壤。西戎的综合实力与北漠都有很大的差距,与大齐相比更是差之甚远。
但是西戎民风彪悍,可谓是全民皆兵。女子也能提刀驾马,上阵杀敌,悍勇不输男子。
如今掌控西戎一半兵马的西戎大将军据说就是女儿身。
西戎国土面积虽不小,但九成以上都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土地贫瘠,物产匮乏。
如果只靠自己土地上的产出,根本不可能养活全部国人。那么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足够的口粮呢?
西戎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十分简单粗暴,那就是强抢、掠夺那些富庶的国度。
大齐这样的中原王朝毋庸置疑就是摆在西戎面前一道可口的肥肉。
历朝历代,中原王朝与西戎的摩擦就没断过。
西戎虽然国小人少,但国人各个战力非凡。中原王朝除非举一国之力,否则根本无法将其彻底覆灭。
但这样做的代价太大了,没有任何一个中原王朝愿意付诸行动。最多在西戎跳得太欢的时候狠狠敲打一下。大多时候,都将其当做疥癣之疾一样对待。
本章已完 m.3qdu.com